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 、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 北京大學創立于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位于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為全國首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高校、北京高科大學聯盟和“一帶一路”礦業高校聯盟發起高校,教育部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 學校的前身是焦作路礦學堂,始建于1909年。1931年,更名為私立焦作工學院。1938年,學校西遷并與東北大學、北洋大學、北平大學的工學院聯合組建國立西北工學院。1946年,焦作工學院復校并于 1949年回遷焦作。1950年更名為中國礦業學院。1953年,學校遷至北京,更名為北京礦業學院。1970年,學校遷至四川合川,更名為四川礦業學院。1988年,學校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 “985工程”、“211工程”,國家“七五”、“八五”首批重點建設十所大學之一;為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京港大學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國培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范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師范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師范大學、輔仁大學先后并入北京師范大學。
國際關系學院(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簡稱“國關”,地處北京市西郊風景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為財政部6所“小規模試點高校“之一,是以外語、國際問題為教學科研的全國重點大學。 國際關系學院曾為誕生新中國第一批“將軍大使”開辦培訓班;五十年代首創側重外國當代語言學習的教學方法;1964年,被列為全國重點高校;改革開放初期率先完成從單純外語專業向復合型涉外專業的轉型。
北京化工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簡稱"北化"(BUCT),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11工程高校,是國防科技工業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成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等。 學校原名北京化工學院,始建于1958年,隸屬于原化學工業部領導。建校的目標為“培養尖端科學技術所需求的高級化工人才”。1960年,學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71年,與北京化纖工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北京化工學院。1978年,北京化纖工學院從學校分出。1994年,學校更名為
北方工業大學(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CUT),簡稱“北方工大”,位于北京市,為一所以工為主、文理兼融,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培養層次的多科性高等學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北京市屬重點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高校京西發展聯盟成員單位,入選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具有碩士研究生免試推薦資格和高水平棒壘球運動員招收資格。 北方工業大學前身是創辦于1946年的國立北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后歷經北京工業鋼鐵學校、北京冶金專科學校、石景山冶金學院、北京鋼鐵學校、北京冶金機電學院等發展階段,1985年更名為北方工業大學;先后隸屬于中央重工業部、冶金工業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1998年9月起以北京市管理為主。 截至2
北京工商大學(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簡稱北工商,是北京市重點建設的研究型大學,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入選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建設項目,為京津冀高校商科類協同創新聯盟成員、全國區域金融論壇發起單位、中國金融學年會理事單位,全國第一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通過美國食品科技學會和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國際雙認證的高校,是以經、管、工為主,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于1999年6月由北京輕工業學院、北京商學院、機械工業管理干部學院合并組建而成。北京商學院前身是建于1950年的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干部學校和建于1953年的中央商業干部學校,1958年兩校合并為中央商業干部學校,1959年成立中央商學院,1960年更名為北京
中國政法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簡稱“法大”,位于北京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211工程”建設高校,入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為“立格聯盟”成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政治學和法學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等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四校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學院。1954年,學校遷址至學院路;1960年成為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China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tudies)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是1985年9月在中央團校基礎上組建的,和中央團校兩塊牌子、一套機構。200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起由團中央和教育部共建,2018年入選北京市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2017年11月,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團校改革方案》,明確中央團校的根本定位是黨在青年工作領域特色鮮明的政治學校,承擔著為黨的青年群眾工作教育培養干部骨干的重要使命;明確保留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牌子和招生代碼,繼續舉辦研究生教育,培養高層次青年工作專門人才。 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25號,緊鄰西三環輔路。學校設有教育培訓、教學科研、黨政服務等3類二級機構。學校是團中央首批“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
北京聯合大學(Beijing Union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北京市屬綜合性大學,是北京市首批高水平運動隊試點院校、北京市重點建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北京市職業教育等級分級改革的試點單位,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學院路教學共同體理事單位和成員校,CDIO工程教育聯盟、“一帶一路”鐵路國際人才教育聯盟成員單位、中俄交通大學聯盟中方主席單位。 學校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創辦的36所大學分校。1985年,北京聯合大學成立。1987年,北京市衛生職工學院中醫部并入北京聯合大學中醫藥學院。2001年,市教委同意北京聯合大學化學工程學校和北京市化學工業集團職工大學劃轉給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市第一師范學校并入北京聯合大學。2008年,北京市化工學校、北京市醫藥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