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精選答疑之如何高效辦理核準追訴案件,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為了幫助考生有效備考2018年的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希賽法考精選答疑知識點,助考生全面理解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相關重點,現整理答疑如下,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案情簡介】
1993年4月21日、4月23日,江蘇省興化市境內的鹵汀河先后浮出一男一女兩具尸體,經偵查確定為他殺。死者為袁某(男,歿年40歲)、陳某(女,歿年38歲)夫婦二人。案發后,興化市公安局在案發現場提取到了大量痕跡物證,但受當年偵查條件的限制,案件一直久偵未破。
2017年5月,江蘇省公安廳通過數據分析比中其中的一名犯罪嫌疑人徐某華。隨即,興化市公安局經縝密偵查,最終認定徐某華(時年28歲)及其哥哥徐某貴(時年38歲)為本案犯罪嫌疑人。2017年6月28日,興化市公安局將徐某華、徐某貴抓獲歸案,并依法監視居住。經審訊,徐某華、徐某貴對1993年4月殺害被害人袁某、陳某夫婦搶劫船只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2017年7月4日,興化市公安局依法提請興化市人民檢察院層報較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提請核準追訴期間,二人于7月11日被興化市公安局變更強制措施為刑事拘留,后于8月17日經興化市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9月19日,較高人民檢察院作出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徐某貴、徐某華予以核準追訴。2017年10月17日,興化市公安局經偵查終結,依法將犯罪嫌疑人徐某貴、徐某華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法理分析】
核準追訴的法律適用
我國刑法根據犯罪的法定較高刑確定了5年、10年、15年、20年4個檔次的追訴時效期限,原則上只要經過上述期限,對相應犯罪就不再追訴。但刑法同時考慮到法定較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犯罪往往都是社會危害極其嚴重、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極大、所造成的社會影響極其惡劣的重大犯罪,20年后可能仍然對社會安全有一定威脅,被破壞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仍然沒有恢復,如果一律不予追訴,可能不利于追訴時效制度目的的實現和社會公眾對刑罰正義的期待。因此,1979年刑法第七十六條和現行刑法第八十七條都規定了核準追訴制度,即法定較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犯罪,超過20年追訴期限后,如果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較高人民檢察院核準。
本案至偵破時,已經超過了20年的追訴期限。但是,依據刑法從舊兼從輕的原則,本案應適用1979年刑法,徐某貴、徐某華涉嫌搶劫罪,依法應當適用的法定刑幅度為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根據1979年刑法第七十六條、第七十七條規定,興化市公安局在綜合全案犯罪性質、社會危害、社會影響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認為本案依法必須追訴,并提請興化市人民檢察院層報較高人民檢察院核準。
報請核準追訴案件的條件
根據《較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核準追訴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追訴規定”)第五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訴訟規則”)第三百五十三條之規定,報請核準追訴案件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①有證據證明存在犯罪事實,且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②涉嫌犯罪的行為應當適用的法定量刑幅度的較高刑為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③涉嫌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后果特別嚴重,雖然已過二十年追訴期限,但社會危害性和影響依然存在,不追訴會嚴重影響社會穩定或者產生其他嚴重后果,而必須追訴的;④犯罪嫌疑人能夠及時到案接受追訴的。
同時追訴規定第七條規定,偵查機關移送報請核準追訴的案件,應當同時移送下列材料:①報請核準追訴案件意見書;②證明犯罪事實的證據材料;③關于發案、立案、偵查、采取強制措施和犯罪嫌疑人是否重新犯罪等有關情況的書面說明及相關法律文書;④被害方、案發地群眾、基層組織等的意見和反映。
核準追訴前采取強制措施的相關規定
關于案件在較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前,對犯罪嫌疑人是否可以采取強制措施的問題,追訴規定和訴訟規則也作了明確規定:一是須報請較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案件,偵查機關在核準之前可以依法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強制措施。二是偵查機關報請核準追訴并提請逮捕犯罪嫌疑人,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必須追訴而且符合法定逮捕條件的,可以依法批準逮捕,同時要求偵查機關在報請核準追訴期間不得停止對案件的偵查。三是對已經批準逮捕的案件,偵查羈押期限屆滿不能作出是否核準追訴決定的,應當對犯罪嫌疑人變更強制措施或者延長偵查羈押期限。同時,追訴規定和訴訟規則還明確規定,未經較高人民檢察院核準,不得對案件提起公訴。
針對難點嚴密證據支撐
從報請核準追訴案件應當符合的條件來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量:一是案件證據能否證明待證事實,并達到確實、充分,排除合理懷疑的標準;二是涉嫌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后果是否特別嚴重,社會危害性和影響是否依然存在,因而必須追訴的;三是被害人親屬和案發地群眾的意見和態度。
就本案而言,能否順利追訴最核心的問題仍然是證據問題。被害人袁某、陳某夫婦于1993年4月被害,時隔24年之后案件雖然被成功偵破,但這24年中刑事訴訟法已經進行了修正,特別是近年來死刑案件證據的嚴要求與高規格,給此案帶來了顛覆性影響,此案也因此面臨著巨大的訴訟風險。
一方面,尸源認定證據不足。1993年偵查此案時,因為尸體高度腐敗不具備辨認條件(當年還沒有DNA技術),所以只能由家屬辨認死者衣物來確定尸體身份,遠遠達不到現在死刑案件證據規格的確實、充分要求;另一方面,現場提取的部分物證丟失。本案有兩個沉尸現場、一個拋船現場,當年勘查時在3個現場提取了大量的痕跡物證。時隔24年后,因為人員變動、辦公樓多次搬遷等原因,部分物證已丟失;第三,現場提取的痕跡來源不清,固定和提取均沒有照片資料。
為此,興化市公安局從四個方面補強證據:
首先,挖掘情節性證據,補強尸源證據。組織被害人親屬逐一對當年辨認死者衣物和被劫船只的過程進行重新固定,重點發現能夠證明死者身份個性特征的情節性證據。同時對被劫船只船主身份進行證據補強的基礎上,著力建立尸體與被劫船只在證據上的聯系,并通過殯儀館留存的尸體火化記錄補強了尸源證據。
其次,現場回溯,合理解釋痕跡來源。最終偵查人員成功找出了1993年勘查本案現場時留存的現場照相的原始膠片,為現場回溯和案件偵辦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同時對留存的原始現場勘查筆錄、現場圖、現場照片以及尸體檢驗文書進行梳理、研究,對痕跡提取情況成功進行了回溯。
再次,沿途走訪辨認,完善證據體系。為準確刻畫犯罪嫌疑人的作案過程,偵查人員重新走訪報警人、知情人,成功確定了原始拋尸現場的準確位置,為后期犯罪嫌疑人辨認現場、印證供述提供了證據支撐。
最后,回訪被害人親屬和案發地群眾,征詢意見和態度。偵查人員對案發當地干部和群眾以及被害人家屬逐一進行了回訪,明確了本案造成的社會危害性和影響仍然存在,被害人家屬強烈要求追究兩名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責任。至此,本案通過大量的重新查證工作,全面完善了證據體系,為成功核準追訴奠定了堅實的證據基礎。
2018年4月,江蘇省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本案作出一審判決,判處徐某貴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判處徐某華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至此,這起經較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案件順利判決,案件的成功偵破和依法追訴產生了良好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
法考客觀題考試在線做題題庫:希賽法考在線模擬考試系統
法考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