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已經結束,小編特整理了2018上半年高中地理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第一批)供大家參考!預祝各位都能對答如流,順利通過面試!
2018上半年高中地理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第一批)已發布,更多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敬請關注希賽教師資格證考試網,我們將及時更新最新真題。>>點此注冊 進入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在線測試
高中地理《大氣的水平運動》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猜一個謎語,請聽:腳踏千江水,手揚滿天沙,驚起林中鳥,折斷園里花(打一自然物)。同學們都猜出來謎底是風。的確,風會帶來風沙、吹落花瓣。那風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風。
環節二:新課教學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大氣有兩種基本的運動形式: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風就是大氣的水平運動
1.水平氣壓梯度力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思考問題:什么是氣壓梯度?什么是水平氣壓梯度力?
【學生回答】氣壓梯度是單位距離的氣壓差;促使大氣由高氣壓區流向低氣壓區的力是水平氣壓梯度力。
【教師補充】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大小與氣壓梯度成正比。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結合圖2.5,分析水平氣壓梯度力與風的形成有什么關系?如果只受到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影響,風是怎樣?
【學生回答】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僅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風向與氣壓梯度力一致,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
2.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
【教師活動】風一旦運動起來,就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風會發生偏轉。請同學們觀看多媒體播放的動畫和教材,小組討論在地轉偏向力和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共同作用下,風是如何形成?
【學生活動】風向發生偏轉,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轉。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風向最終和等壓線平行。
【教師補充】地轉偏向力只改變風向,不改變風速。這種受力情況的風存在于高空中。在高空受摩擦力的影響幾乎為零,但是在近地面會受到摩擦力的影響。在近地面風向又會如何改變?請同學們觀看近地面風形成的動畫和教材,小組分析總結。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3.摩擦力+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
【學生活動】在三種力的共同作用下,近地面的風最終與等壓面成一定夾角。
【教師補充】受到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以及摩擦力作用下,最后三力平衡,風向斜穿等壓線。摩擦力與風向相反,會減小風速。
【師生互動總結】三力對風的影響
環節三:鞏固提高
今天咱們是以北半球為例進行分析,那么南半球和北半球的風完全一致嗎?請大家參照北半球的分析方法進行分析。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回顧,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
作業:請同學們判斷出教材活動題中甲乙兩地的氣壓梯度大小。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請簡要說明影響風形成的三種力。
【參考答案】
2.簡述在課堂上提問的好處。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參考答案】
問題,是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思維永遠由問題開始”。首先獨具匠心的設問是成功點撥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優良思維品質的極為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其次可以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求知欲,啟迪學生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水平的作用。最后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交流,建立和諧課堂氛圍,提高教與學的作用。
希賽2018中學筆試+面試網絡網絡班火熱招生中!網絡課堂+ 課程錄播+在線答疑+真題模擬,涵蓋90%考試知識點! 咨詢熱線:400- 111-9811。咨詢QQ:1431451852 |
>>2018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成績查詢時間| 查詢入口 |
{#page#}
高中地理《外力作用》
一、考題回顧
重點推薦:2018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真題及答案解析匯總(各科)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通過設疑導入的方式,詢問學生“滄海桑田”成語的含義,根據學生的回答,順勢導入到新課內容。
環節二:新課講授
1.能量的來源和表現形式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進行完成,在必要的時候老師給予相應的提示。
【問題】
(1)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是什么?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2)對地表形態塑造的形式有哪些?
【學生回答】能量來源是太陽輻射,主要的形式有風化、侵蝕、搬運、堆積。
【教師總結】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主要是太陽輻射,對地表形態的塑造主要有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四種方式。
2.外力作用的形式
(1)風化作用
通過多媒體展示風化示意圖,例如風蝕蘑菇、風蝕柱等,指導學生觀察圖片。
【問題】何種條件能夠形成這種景觀?
【學生回答】風力的長期作用。
【教師總結】在溫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響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巖石容易發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巖石碎塊或砂礫,這種作用叫風化作用。風化作用的產物停留在原地,為其他外力作用創造條件。
(2)侵蝕作用
通過展示流水侵蝕、風力侵蝕、海蝕柱的圖片
【問題】①看到的現象和作用是什么?②主要由哪些外力作用形成的?
【學生回答】侵蝕作用,外力主要有水、冰川、風等。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教師總結】在水、風、冰川等侵蝕作用,使被侵蝕掉的物質離開原地,原地就形成了侵蝕地貌。
(3)搬運作用
【教師講解】風化或侵蝕作用的產物被風、流水、冰川等的搬運作用下,由高處到低處,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因為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沒有形成具體的地貌形態。
【問題】外力搬運物體的力量是否與速度有關?
【學生回答】可能與搬運的速度有關
【教師總結】當速度變小時,外力攜帶的物質就會逐漸的沉積下了,形成堆積地貌。
(4)堆積地貌
展示沖積扇、河口三角洲、沙丘等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
【問題】堆積物質分布特征是什么?
【學生回答】大的堆積物先堆積,小的堆積物后堆積。
【教師總結】被外力作用搬運的物質在搬運過程中,由于外力作用的減弱,加之收到重力的作用,于是重量大的先堆積,重量小的后堆積。
環節三:鞏固提高
以地理興趣小組的形式,嘗試討論,歸納四種外力作用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最后教師利用圖示進行總結: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回顧,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
作業:搜集生活中能夠體現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景觀圖片。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火山噴發和地震對地形各有什么影響?
【參考答案】
地球內部熾熱的巖漿沿著地裂縫上升噴發,就形成了火山噴發,噴出大量的火山物質(火山灰,熔巖,火山彈)等堆積在火山口周圍就成為火山。當地殼巖層發生斷裂錯動或火山噴發時,往往會產生地震,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內部能量的劇烈釋放,對地表形態和人類生產,生活都具有重大影響,往往會形成嚴重的自然災害。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2.闡述“學習對構建開放地理課程”的意義。
【參考答案】
(1)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開放的社會、開放的課程,已經使學生的地理學習過程從過去的靜態變為動態,學習狀態從“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探究”,學習源泉從“單一課本”到“多種渠道”,知識視野從狹窄變為開闊。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開放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受條條框框約束,思想活躍、思路開闊、思維敏捷,發散思維、求異思維、批判思維等得到充分舒展,創新性成果不斷涌現。盡管學生提出的新提法、新觀點、新方法、新思路,并不一定成熟,但顯現了開放式地理課程的無窮魅力。
(3)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當地理課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資源充足時,就比較容易滿足每個學生學習的需要。
希賽2018中學筆試+面試網絡網絡班火熱招生中!網絡課堂+ 課程錄播+在線答疑+真題模擬,涵蓋90%考試知識點! 咨詢熱線:400- 111-9811。咨詢QQ:1431451852 |
>>2018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成績查詢時間| 查詢入口 |
{#page#}
高中地理《主要的工業區位因素》
一、考題回顧
重點推薦:2018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真題及答案解析匯總(各科)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通過聯系生活實例導入新課,先讓學生說說身邊的工廠,再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工廠在選址時應該考慮哪些因素,進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教學
1.工業及工業的生產過程
展示課本圖4.1,提問學生:工業生產有何特點?工業的區位因素和農業有何區別?
【學生回答】(提示:與農業相比,從生產場地、投入-產出因素等方面分析)
【教師小結】工業生產主要在工廠中進行,建什么工廠、工廠建在什么地方是工業的區位選擇的主要任務,與農業相比,對自然因素以來較小。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2.工業的區位因素
活動:進一步結合課本圖4.1和圖4.2,分析工廠建設要考慮哪些因素?
【學生回答】(提示:從投入要素的來源、產品的銷售、工業三廢的影響等角度討論)
【教師小結】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有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環境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能源、原料。(原料、能源對工廠區位的影響減弱)
(2)經濟因素
環節三:小結作業
小結: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工業區位選擇要考慮的主要因素可能是一個或幾個,應因地制宜,具體分析。并且影響區位選擇的因素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社會、環境需要對工業區位也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工業區位選擇是復雜的,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以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綜合效益。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作業:收集資料,選擇家鄉的一個工廠,并分析其主導區位因素。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工業的主導類型有哪些?舉例說明其工業特點和典型案例。
【參考答案】
影響工業發展的區位因素有很多,但總有一個是最主要的,即主導因素。根據主導因素把工業分為不同的指向類型,如下表所示:
2.如果你是一名地理教師,請問你如何開展地理教學?
【參考答案】
第一,設計新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良好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效率,所以我會根據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
第二,運用繪圖填圖,促進學生理解地理知識。要想讓學生理解復雜、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現象,我會在地理教學中,利用掛圖、教具、多媒體等方式,讓學生通過識圖、拼圖、填圖、繪圖、聯想分析圖等訓練,促進學生理解地理知識。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第三,創編歌訣和順口溜,引導學生記憶地理名稱。學習地理,離不開對地理事物的識記,而死記硬背則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我會在地理教學中將一些地理事物編成歌訣和順口溜。
希賽2018中學筆試+面試網絡網絡班火熱招生中!網絡課堂+ 課程錄播+在線答疑+真題模擬,涵蓋90%考試知識點! 咨詢熱線:400- 111-9811。咨詢QQ:1431451852 |
>>2018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成績查詢時間| 查詢入口 |
{#page#}
高中地理《水土流失的成因》
一、考題回顧
重點推薦:2018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真題及答案解析匯總(各科)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導入法。教師播放陜北民歌,出示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景觀圖,創設學習情境,并且進行提問:“同學們,根據上一個課時的學習,知道了水土流失的危害,黃土高原的溝壑縱橫是因為水土流失造成的。我們想要改變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的地貌,就必須要找到水土流失的原因,那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呢?”進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提問】從幾個大方面分析分析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呢?哪個方面影響更大呢?
【學生回答】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人為原因影響更大。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教師展示“地處過渡地帶的黃土高原”圖。
【學生活動】結合初中地理知識,從地形、降水量、干濕區、植被類型、農業生產類型等方面進行比較黃土高原東西兩側的不同。
【教師明確】黃土高原位于“過渡地帶”,位置特殊,“不穩定因素多”,是水土流失發生的大背景。
【展示材料】黃土高原的降水、氣溫變化圖。提問學生:黃土高原的氣候有什么特點?這對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影響?
【學生討論】結合材料進行分析。
【教師明確】降水季節分布不均,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會加劇水土流失。
【提問】結合大屏幕上“我國地質災害分布圖”和“黃土土質介紹”兩個資料,分析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還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回答】地表物質組成和地質災害。
【師生總結】自然原因是導致水土流失的基礎。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可以從地理位置、地表物質組成、氣候特點和地質災害等方面進行分析。
2.水土流失的人為原因
【展示材料】大屏幕展示輪荒、露天采礦、無限度的修建窯洞、公路以及植被的破壞的景觀圖。提問學生:哪些人為原因加劇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呢?
【學生小組討論】根據材料進行概括。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師生總結】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植被破壞加劇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根據“人口增長和植被破壞引起惡性循環示意圖”,說明黃土高原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
【教師明確】人口增長加劇了黃土高原的植被破壞,進而加劇了水土流失。
環節三:小結作業
小結:請學生分享總結本節課的知識要點。
作業:搜集資料,思考一下針對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請簡要說明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參考答案】
(1)工程技術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來將所發生的水土流失狀況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繼續發生和發展。
(2)生物技術措施:主要是采取種樹種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綠化的方法進行治理。
(3)農業技術措施:主要是應用農業生產耕作中的農業技術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種改良、塬面改造、間作輪作、套種耕作、提高復種指數等。
2.采用地理探究法進行教學有哪些意義?
【參考答案】
(1)探究法可以提高學生提出地理問題、分析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2)探究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地理思維,從地理現象中獲取地理信息,加工和處理地理信息,得出正確的結論。
(3)探究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獨立思考、提出假設、比較和類推思維,這些都是形成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條件。
希賽2018中學筆試+面試網絡網絡班火熱招生中!網絡課堂+ 課程錄播+在線答疑+真題模擬,涵蓋90%考試知識點! 咨詢熱線:400- 111-9811。咨詢QQ:1431451852 |
>>2018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成績查詢時間| 查詢入口 |
教師資格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