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工業大學(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主校區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是一所以工為主,涵蓋工、理、經、管、文、法、哲、藝術等八大學科門類的多科性研究應用型大學,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始建于1949年,1985年由沈陽機電學院更名為沈陽工業大學,原為國家機械工業部所屬院校,1998年起由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遼寧省管理為主。 據2022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由中央校區、興順校區、國家大學科技園和遼陽分校組成,總占地面積1511845.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717061.96平方米;設有22個學院、
湖南大學(Hunan University),簡稱“湖大”,坐落于湖南省長沙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為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入選“強基計劃”、“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為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金磚國家大學聯盟、“長江—伏爾加河”高校聯盟成員。 湖南大學辦學起源于公元976年創辦的岳麓書院,1903年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省立湖南大學,1937年成為國民政府第15所國立大學;1
貴州大學(Guizhou University),簡稱“貴大”,位于貴州省貴陽市,是教育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以部為主、部省合建”高校,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一省一校”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孔子學院獎學金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中西部高校聯盟成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并成為教育部在西部地區重點建設的14所高水平大學之一,是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對口合作建設高校。 貴州大學創建于1902年,歷經貴州大學堂、省立貴州大學、國
吉林大學(Jilin University),簡稱“吉大”,位于吉林省長春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學之一,21世紀學術聯盟、亞太國際教育協會、中俄交通大學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成員。 學校始建于1946年,1952年經院系調整成為建國后中國共產黨親手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
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Tongji-Universit?t),簡稱“同濟”,位于上海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21世紀學術聯盟、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國際鐵路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臺、卓越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合作聯盟主席單位,國際綠色校園聯盟,中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簡稱“上交”,位于上海,是教育部直屬、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為九校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 21、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學校創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學,1911年更名為南洋大學堂,1929年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1949年更名為交通大學;1957年經歷西遷與分設,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
揚州大學(Yangzhou University),簡稱“揚大”,坐落于江蘇省揚州市,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A類建設高校,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全國率先進行合并辦學的高校,江蘇—英國高水平大學聯盟成員,入選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 學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創辦的通州師范學校和通海農學堂。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其文史科與農科整建制遷至揚州辦學,成為揚州師范學院、江蘇農學院的前身。1992年經國家教委批準,揚州大學由揚州師范學院、江蘇農
東南大學(Southeast University),簡稱“東大”,本部位于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建設高校,為“建筑老八校”、卓越大學聯盟、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碳中和世界大學聯盟成員。 東南大學肇始于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范學堂,后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等重要歷史時期。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學校文理等科遷出,以原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為主體,先后并入復旦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金陵大學等校的有關系科,在國立中央大學本部原址
南京師范大學(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南師”,坐落于六朝古都江蘇省南京市,是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是中國高等師范教育的發祥地之一。 學校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創辦三江師范學堂,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時期;另一源頭為1888年創辦的匯文書院,后發展為私立金陵大學,1951年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原金陵女子大學)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以南京大學、金陵大學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世界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學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曾培養出厲綏之、束星北、李政道等杰出校友。 學校前身是創立于1897年的求是書院,1914年停辦。1928年于求是書院舊址新建國立浙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