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下為希賽網消防工程師頻道整理的“2020年中級安全工程師知識點”,如需查看更多中級安全工程師考試知識點,請關注希賽網安全工程師頻道。
特殊環境下車輛運行安全(二)
三、山區和高原的行車安全
(一)山嶺重丘道路
山嶺重丘區道路的特點是地勢險惡,有時靠山傍崖,且坡度大、彎道多、半徑小;有時坡道和彎道重疊,道路視距不足。在長大下坡道路上行駛時應盡量減少行車制動,最好掛低速擋,利用發動機制動來控制車速。為了保護制動失效的失控車輛駛出路外,避險車道是最為有效的被動安全防護措施之一,避險車道是指在長陡下坡路段行車道外側增設的供速度失控(制動失效)車輛駛離主線道路安全減速的專用車道,如若在長大下坡處汽車失控,應果斷駛向就近的避險車道。在坡道上行駛應保留足夠行車間距,動力性不足的車輛應選擇爬坡車道行駛。爬坡車道是指設置在上坡路段,供慢速上坡車輛行駛專用的車道。在連續陡坡路段原有車道外側,為車速降低過多的載重車行駛而增設,用以維持一般車輛的正常車速,提高交通安全和通行能力。在靠山傍崖道路上行駛時,相對行駛的車輛都會盡量沿道路中間行駛,當行至視距不足的彎道路段時容易發生正面撞車。因此,在進入視距不良彎道路段之前,應當減速、鳴號、并各行其道。
(二)高原道路
高原地區的道路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海拔高、氣壓低,不僅使車輛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降低,還會對車輛的制動性能產生影響。
(1)采用氣壓制動的車輛在高原地區由于空氣稀薄,空氣壓縮機進氣量不足,使制動效能減弱。因此在行駛中必須經常注意氣壓表指示,氣壓較低時應停車空轉發動機增大儲氣簡壓力,保證制動效能;
(2)海拔高度升高,水沸點降低,車輛高負荷工作后容易發生冷卻液沸騰和發動機過熱現象,使汽油蒸發,油路中形成氣阻,對燃油供給造成影響;
(3)大氣壓力降低,輪胎氣壓相對增大,容易損壞輪胎;
(4)駕駛員的高原反應也會對安全操縱車輛產生影響,易于發生交通事故。
四、惡劣自然環境下的行車安全
(一)陰雨、降雪天氣
(1)陰雨天氣。使天空陰暗,能見度降低,道路濕滑,車輛附著性能下降,制動性變差,還容易發生側滑和跑偏。大暴雨天氣還有可能引起山體滑坡、泥石流、道路塌陷、道路損壞和積水的現象,從而危及行車安全。
(2)降雪天氣。因路面積雪會產生冰凍現象,使路面摩擦系數降低,制動距離變長。車輛還容易發生側滑和跑偏,并易誘發多車連環追尾事故。此外,車輛起步和上坡時容易發生打滑,造成起步困難,上坡溜滑引發事故。
(二)大風、大霧和沙塵天氣
大風天氣尤其是沿海臺風天氣會使車輛的行駛阻力明顯增大,對車輛的側向穩定性造成嚴重影響,易于發生側滑、側翻的事故。大霧、沙塵天氣下能見度顯著降低,極易在高速公路上引發多車追尾或相撞的惡性重大交通事故。
(三)高溫和嚴寒天氣
高溫天氣發動機易過熱、輪胎易爆胎、駕駛員易疲勞產生睡意。因此,高溫天氣下應盡量避開中午時段駕車,駕駛員駕車前務必注意休息。
嚴寒天氣下駕駛室內外溫差過大使水蒸氣凝結在擋風玻璃上形成薄霧,影響駕駛員對前方道路環境的判斷。低溫天氣還會使駕駛員手腳靈敏性降低,反應變得遲鈍。
五、夜間行車安全
導致夜間事故率高的主要原因有:
(1)夜間行車駕駛員只能看清前照燈所照射的前方空間,對周圍環境的視認性很差,往往因為看不清道路兩側的情況而發生交通事故;
(2)由于前照燈和太陽光照射方式不同,駕駛員往往不能及時分辨道路的凹凸線形、彎道、交叉口和路面缺陷等狀況,而導致交通事故;
(3)夜間會車時,由于對向前照燈照射,容易使駕駛員產生眩目,不能及時發現右側行人和障礙物,也不能正確判斷對向車的左邊緣位置,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
(4)夜間交通量小,行車干擾小,使得駕駛員容易超速行駛,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極合易導致事故;
(5)夜間駕駛會讓駕駛員感到十分疲勞。人們的生活習慣就是晚上應該睡覺,在本來該休息的狀態下開車會加速疲勞,人的反應變慢。
安全工程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